声闻

声闻
(聲聞, 声闻) I 梵文的意譯。 佛家稱聞佛之言教, 證四諦之理的得道者。 常指羅漢。
《大乘義章》卷十七: “觀察四諦而得道者, 悉名聲聞。”
《大乘義章》卷十七: “從佛聲聞而得道者, 悉名聲聞。”
《敦煌變文集‧維摩經押座文》: “五百聲聞皆被訶, 住相法空分取證。”
II 1.亦作“ <<聲問>> ”。 音信。
《國語‧越語上》: “寡君 句踐 乏無所使, 使其下臣 , 不敢徹聲聞於天王。”
《呂氏春秋‧贊能》: “ 孫叔敖沈尹莖 相與友, 叔敖 遊於 三年, 聲問不知, 修行不聞。”
《漢書‧蘇武傳》: “前發 匈奴 時, 婦適產一子 通國 , 有聲問來, 願因使者致金帛贖之。”
《北史‧儒林傳下‧劉炫》: “ 與妻子, 相去百里, 聲聞斷絕。”
沈括 《夢溪筆談‧謬誤》: “ 丁晉公 之逐, 士大夫遠嫌, 莫敢與之通聲問。”
范文瀾 蔡美彪 等《中國通史》第三編第四章第一節: “ 北庭 節度使 李元忠安西 四鎮留後 郭昕 率將士守境, 與朝廷聲問中斷。”
2.亦作“ <<聲問>> ”。 名聲。
《荀子‧大略》: “德至者色澤洽, 行盡而聲問遠。”
《韓非子‧內儲說上》: “子聞寡人之聲聞, 亦何如焉?”
《三國志‧蜀志‧許靖傳》“ 南陽 宋仲子荊州蜀郡 太守 王商 書” 裴松之 注引 陳壽 《益州耆舊傳》: “ 文表廣漢 人, 以才學稱, 聲問著於州里。”
玄奘 《大唐西域記‧健馱邏國》: “﹝論師﹞少好學, 有才辯, 聲聞遐被, 法俗歸心。”
沈遼 《真覺開堂》: “自諸祖述作已達者, 皆著聲問。”
曹寅 《題雲辨上人小照》詩: “行識自來矜色相, 聲聞何惜證飛仙。”參見“ <<聲聞過情>> ”。

Ханьюй Да Цыдянь. 1975—1993.

Игры ⚽ Поможем решить контрольную работу

Полезное



Поделиться ссылкой на выделенное

Прямая ссылка:
Нажмите правой клавишей мыши и выберите «Копировать ссылку»